五运六气2024年详解药方
一、何为五运六气
“运气”这个词其实源于《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
简单地说,五运六气类似于全年版的“天气预报”,作为古人推测全年气候变化的一种模型,以考虑全年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影响中医对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做出一些适应性调整。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二、甲辰运气
《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的甲辰年运气经文:
上太阳寒水司天,中太宫土运,下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太宫,太阴,甲辰岁会,会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2024年土气太过,土的能量气场呈现于天地之间,然而土能生湿,湿气横行,则常常下大雨,气候的异常变化为雷霆震动、暴雨骤至、山崩堤溃,其应在中原地区,2024年夏季,中原地区(华中)出现大型洪涝的可能性很高,应急防御区为长江黄河支流。
由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在泉之气为太阴湿土,可以得知上半年气候偏于寒冷,下半年气候偏湿,疾病方面多以寒湿为主,主要发病位置在肾脾。
三、主运与客运
1. 运
01. 初之运
主运为(多)木运(风),客运为(多)土运(湿)——大寒日(2024年1月20日),具体时辰是寅初初刻起,到2024年4月2日。
02. 二之运
主运为(少)火运(热),客运为(少)金运(燥)——春分后第十三日(2024年4月2日),具体时辰是寅正一刻起,到2024年6月15日。
03. 三之运
主运为(多)土运(湿),客运为(多)水运(寒)——芒种后第十日(2024年6月15日),具体时辰是卯初二刻起,到2024年8月29日。
04. 四之运
主运为(少)金运(燥),客运为(多)木运(风)——处暑后第七日(2024年8月29日),具体时辰是卯正三刻起,到2024年11月11日。
05. 五之运
主运为(多)水运(寒),客运为(少)火运(热)——立冬后第四日(2024年11月11日),具体时辰是辰初四刻起,到2025年1月20日。
2024甲辰年,《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记载“辰戌之岁,上见太阳”,而2024年就是(甲)辰年,所以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按照每年主气相同,客气迴圈变化规律,2024年甲辰年的客气第三气是太阳寒水,主管上半年;客气的第六气是太阴湿土,主管下半年。
2. 气
01. 初之气
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大寒—春分(2024年1月20日-2024年3月19日)。
由于地气迁移,初春温暖,于是百草提前就开始繁盛。
个阶段还是会有疫疠病(温病)发生的,人们的身体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肌肤疮疡等症状。
02. 二之气
主气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春分—小满(2024年3月20日-2024年5月19日)。
这个阶段有大凉的气候出现,也就是来了一股倒春寒,农作物遇到寒气,火气受到抑制,生长速度不明显。
这个时间阶段人们就容易患气郁、胸腹张满的疾病。
03. 三之气
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小满—大暑(2024年5月20日-2024年7月21日)。
司天之气当令,温度偏低,雨水下降。
人们容易患上外寒而内热、痈疽、下痢、心中烦热、神志昏聩、胸闷等病证。
三之气的主气是少阳相火之气,人体阳气本相应偏盛,外感寒气以后,反而出现寒郁于表,热结于里,出现表寒里热的病证,如果不及时治疗,病人容易死亡。
04. 四之气
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厥阴风木——大暑—秋分(2024年7月22日-2024年9月21日)。
主客之气相加,风湿两气交争,风转化为雨水,这个时间是全年雨水最多的时候,虽然说可以滋润万物生长、发育、成熟。
但是“木克土”之象呈现,要注意中原地区的洪涝灾害,重点应急防汛为长江黄河干支流域。
这时人们容易出现高烧、呼吸少气、肌肉痿弱、两足痿弱无力、赤白痢等症状。
05. 五之气
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阴君火——秋分—小雪(2024年9月22日-2024年11月21日)。
这时阳气重新发挥作用,百草因而生长、发育、成熟,人们也舒畅无病。
06. 终之气
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小雪—大寒(2024年11月22日-2025年1月20日)。
客气是终之气太阴湿土在泉,也就是说这正是在泉之气的所在,在泉之气主管下半年气候,所以在这一年的小雪以后至大寒以前,这段时间湿气偏胜,湿令行,天空阴云密布,郊野雾雨迷蒙,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寒冬,湿冷成为这个冬天的主要底色。
湿气偏胜,风木之气就会来承制,来复湿气,风能胜湿,所以称作“反”,这会使得倮蟲类的胎孕在终之气时段受到损伤而陨落。
面对气候变化,全年养生要遵守以下原则:
1. 饮食不要寒凉、甜腻、辛辣,饮酒要适量。
2. 起居有规律,不要熬夜,睡好觉是最补的,同时适当运动。
3. 情绪平稳,不要过于激动、恐惧、焦虑。
4. 身体有不适,及时处理,不要拖延,早发现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