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一年多少钱
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司楠 胡信昌 林苑苑 编辑 童蔚
今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度走贬,日内1美元最高可以换到6.922人民币,人民币距离破7仅一步之遥。离岸人民币方面,美元兑人民币在最高触及6.9492后出现回落,目前报6.8983,目前报6.9009。
今天17:23的人民币兑美元实时截图
今年7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首次跌破6.8关口,随后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8月3日,央行对外发布信息称,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不过,在暂时性地企稳后,人民币再次回归到下跌的通道中。到了8月15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双双跌破6.90关口,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刷新去年5月以来新低。
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背景下,如何守住我们的“钱袋子”,成为许多杭州人关心的话题。
人民币汇率再次逼近破7窗口
曾经的换汇黄牛“重出江湖”
2016年11月底,随着美元指数飙升至2014年来新高,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跌破6.96,这是有关人民币汇率破7最近一次的记忆。时隔不到2年,有关人民币汇率破7的担忧再次萦绕在投资者中间。
在杭州一家国有银行的门口,曾经销声匿迹的“换汇黄牛”再次活跃起来,几乎一天一个价。
还不等快报记者开口,这些“黄牛”就吆喝起来:“美元要不要?人民币马上破7了,明天再来换就换不到这个价了,后面只会越来越贵!”
这些黄牛的报价普遍要比银行内的官方报价高出一些(通常为报价+0.05-0.06,如果换地数目少会更高),还要加收一些额外的“手续费”。
尽管要价高,但这些黄牛似乎并不担心手上的美元没人要。一位“黄牛”告诉快报记者:“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而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重了这种预期。许多担心人民币贬值的人早早就换汇了。不过对许多人来说,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额度还是有点不够用,超过额度的部分还是要过来找我想办法。”
事实上,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下跌,不少投资者开始对自己手中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忧心忡忡。他们转而去打听有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海外资产配置。
在银行端,外币理财和美元定存成了热卖的“香饽饽”。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快报记者,该行的美元定存8月初就已售罄,5万美元以上(3个月期)的年化收益率达到2.7%,而10万美元(1年期)的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3.5%,这还不算上美元(升值)及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这对于许多客户来说,还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留学美国一年也许要多花六七万
杭州的小易同学,高中在国际班就读,下半年要去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读本科。小易有点尴尬地笑着说,学校9月26日开学,要求开学时再汇学费去,所以她还没有去换美元。“我爸妈一开始觉得汇率上下也不大有所谓,没有着急去换美元。不过最近涨得这么厉害,现在感觉有一点点亏。家里有一次说起这个事情,说这个汇率怎么涨得这么厉害,还互相埋怨了一下对方。不过相信美元还是会跌的。”
小易给记者算了一下,去美国留学,主要费用是学费、交通、生活费和住宿费。这次去西雅图的机票,早就买好了,而且买到了特别便宜的,只要1600元,而且是人民币结算,这一部分费用还好。学校整年学费是3万5千美金,一年三个学期,一学期付一次,所以9月初只要付一万多美元。在美国当地每个月生活费在一千美金到一千五百美元。住宿费开支也是大头,因为学校在比较热闹的市中心,每学期要3000美元。这样算起来,9月初要准备两万美元左右。以今年美元汇率低点和高点的差距来算,相差了一万多元。
小易班里的同学,几乎都去美国读大学了,有的同学,动作比较快,已经换好了美元。这段时间美元狂涨,大家都称赞他眼光准。小易之前估算过,在美国所有费用一年全部加起来,在5万到6万美元。当时出国时,是没有考虑汇率因素,目前的汇率变动,应该不会对在美国的求学和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作为“提款机”,家长们对美元涨价更加敏感。昨天,在快报的留学群里,还有家长在心疼,美元涨得这么厉害,他只能尽量少换点,够用就行,家长说:“下次汇率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多买点。”
留学要有规划 换汇也要有规划
“我们的咨询量没有明显变化。我们之前经常跟家长说在汇率合适的时候多换一点。现在好的学校学费也贵5-6万的学费比比皆是,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开销,一年10万美元,汇率变动的话,就看今年低点到高点,也要差六七万元。” 浙江省外服出国中心市场总监徐璇估算。
科博国际教育美国部咨询部总监陈颖子也建议,出国留学的家长,提前规划和储备外币非常重要。“英美汇率增长对留学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出去留学的家长,相对都是经济条件还不错的。但提早规划和储备外币非常重要。英镑的话,暑假期间,汇率往往会上升,一般我们会建议学生早点把英镑换好。美国汇率比较稳定,当然也有波动,最近波动很大。我们之前就提醒过学生,在相对低位的时候,去兑换美元,为留学做准备。”
一个美国游学夏令营汇损30万 面对连跌的汇率旅行社直喊“肉痛”
今年2月,杭州某旅行社组团的“美国游学夏令营”开始推广招生,“当时的汇率最低到6.29,我们预判了一下,到七八月游学团走完结算的汇率可能到6.5到6.6。”计算过各类成本和保底利润,负责人张先生把这个游学团的价格定在38500元/人,产品品质很棒,很快就收了150个团员,共5个团。
可张先生没想到,今年来人民币连跌,二季度中期到现在,近三个月贬值超7%。到7月底跟美国当地服务公司结算的时候,汇率已经接近6.8。“就这一个美国游学项目,因为汇率的差额造成的汇损就有30万。”
随着人民币的继续贬值,张先生也“肉痛”不止。“今天跟一个斯里兰卡服务公司结算了上个月的团款的时候,汇率已经是6.91了,上个月还是6.8。相差一个月,一个结算单位就多付了3万人民币。今年整个公司的汇损估计有一两百万。”据介绍,在旅行社的出境游业务结算时,欧洲用欧元结算、日本用日元结算、韩国用韩元结算,其余线路基本都是以美元结算。
出境旅游价格影响不大
那么,人民币的贬值对普通市民的出境旅游费用有影响吗?
“汇率的变化对客人的团费单价影响不大。”浙江省中青旅出境中心负责人朱小军告诉记者,大型旅行社的旅游产品采购都有提前量,有些热门地的机票、酒店提前半年就已经订好了,旅行社结算机制也比较灵活,而你购买的旅游产品价格也不会因为今天汇率的突变明天就涨价,汇率的变化具体到几千元的旅行费用,差额并不大。
中国有句老话“省到就是赚到”。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这时你也可以考虑减少一些涉及到外币的交易,如果近期打算带全家一起旅游度假,也不妨考虑一些国内的旅游景点和消费。
如何预防人民币贬值 请收好这份理财攻略
尽管中国央行十分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稳定,但从短期走势来看,人民币汇率确实还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看住自己的“钱袋子”,规避人民币短期贬值的风险呢?对此,杭州某国有银行理财经理给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一、投资指数基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老百姓习惯把钱存放在银行,我国居民储蓄率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最高。然而,伴随着人民币持续贬值,银行所提供的利率已不能够补偿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因此,继续选择储蓄这种被动的理财方式已行不通,而是要树立投资的理念并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人民币贬值实际上促进了储蓄向投资转变的过程。在中国市场上,两大类投资项目群众基础最广泛,一是房地产,二是股市。眼下,前者正遭遇十分严苛的宏观调控,许多资本正在逐步从房地产市场撤离转向股市,由此给股市带来相对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经验,那么投资一个类似于沪深300这样的指数基金,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投资黄金
黄金是全世界通行的避险资产。在全球经济疲软、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背景下,投资黄金对于许多普通投资者而言,同样是个不错的选项。
分析指出,由于黄金供给量天然受限,它的避险属性一直以来都十分出色。跟其他风险资产(比如股票、外汇等)相比,黄金价格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金价日涨跌幅超过5%的行情不足1%。
近十多年来,黄金以其优异的表现,给长线投资者递交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案。在过去15年中,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价格年平均以10%的速度上涨。其中除了2008年、2013年和2015年,黄金价格的上涨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张逸民就建议,在个人资产配置中,应该有5%-10%的资产用于规避风险的投资,比如购买黄金。
三、提前消费
提前消费也能够规避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资产损失?没错!
伴随着人民币持续贬值,目前,中国的CPI已经开始上升,国内很多商品进入新一轮涨价潮或不可避免。对于消费者来说,持续下降的利率降低了负债成本,原计划明年买的东西,今年可以先买;计划明年出国旅游、深造、探亲的,也可以今年先去;所有消费和出国计划都可以适当提前,提前消费,也就是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商品或者服务。
在这轮涨价潮中,品牌性强的产品的涨价幅度可能会更高,比如高端白酒等已经开始涨价。经常购买奢侈品品牌商品的消费者会发现,这些商品一旦调价之后,就很难再调回来了。因此,如果你有购买奢侈品的计划,提前购买,说不定同样能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社科院发声:不要太纠结于人民币是否破7
尽管人民币短期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但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实际上并不用过于担心人民币的未来走势,来自央行最新公布的外汇占款月度数据显示,7月该项数据为215301.95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整体对人民币单边贬值的预期早已大为消解。对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走跌,人们似乎更担心会否破7。
近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公开指出:7跟6.9没什么区别,执着于某一个特定的数字是非理性的,央行设法使市场理性起来。
刘健指出,合理的波动幅度是汇率市场化的主要特征。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使投资者习惯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浮动恐惧”依然存在。
他解释道,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经济运行表明,较高的汇率弹性能够较为有效地减轻资本外流压力。2015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效应给全球,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带来溢出效应,引发这些经济体资本外流,而部分经济体汇率弹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种负面效应。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际资本流动也必将会持续增长,未来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相应的弹性,以有效应对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冲击。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他指出,不必把某一数值定为汇率关口,否则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8·11汇改”后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双向浮动特征显著。但与其他SDR篮子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依然较小,大约只相当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波幅的1/3左右。2018年上半年,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对美元下跌2.7%,新兴市场货币指数EMCI下跌7.3%,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小幅下跌了1.2%,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CFETS)则小幅上涨0.7%。合理的波动幅度是汇率市场化的主要特征。只有经过长期的双向波动,才能使市场接受人民币能涨能跌、能上能下的理念,当然这需要政策持续加以培育,企业和市场逐步加以适应。未来改革需要紧紧围绕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展开,条件成熟时可以适度扩大汇率波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