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有哪些大学
【环球时报记者 李司坤】在许多中国学生的眼中,去以色列留学大多是学习语言和文化。实际上,以色列的大学在基础科学、创新科技等领域都十分优秀,从学费上来看,性价比也很适合普通家庭的学生。“我想邀请更多中国学生来以色列,亲身体验这里的高等教育”,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国际事务主管丹尼斯·特卡丘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学生在以色列高校能有很多收获,当然,我们同样也会有所收获”。
在以色列,有7所顶尖大学在全球较为知名: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本古里安大学、巴伊兰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和魏茨曼科学研究院。以色列80%以上可发表的研究项目,以及几乎所有的基础研究项目和培训,都是在高校中进行的。目前,以色列科学出版物数量在世界上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约占1%)。
于1918年建校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是以色列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大学和顶尖研究机构,名列国际大学综合排名前百位,在以色列综合排名第一位。希伯来大学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基础科学和医药领域独占鳌头。
特拉维夫大学于1956年建校,是以色列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校园位于特拉维夫市,这是以色列的商业与科技首要之都,更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众多新创公司聚集于此。
建于1963年,以色列海法大学为以色列北部最大型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海法大学分为6个学院、5个学部及70个系,来自世界各地40多个国家的学生汇聚于此学习夏季课程,语言强化课程,本科,硕士及博士课程等。
本古里安大学成立于1969年,建校初衷是改造以色列南部沙漠地区内盖夫。大学以以色列首任总理大卫·本-古里安的名字命名,致力于实现本-古里安的愿景,即让农业、科学、技术和创新在沙漠遍地开花。
巴伊兰大学1955年建于拉马特甘,是目前以色列第二大的学术机构。巴伊兰大学有八个学院:精算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犹太研究,医学,工程,和法律;也有跨学科研究。
以色列理工大学成立于1912年,是以色列最早成立的大学,由600多人组成的杰出教师团中包括3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这里的毕业生创立并领导着以色列最多的高科技公司。
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是以色列一所著名的科学研究机构,于1949年成立,学校以著名化学家哈伊姆·魏茨曼的名字命名,是一家供研究人员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深造的研究中心。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数千名中国学生在以色列学习,不仅包括本科生,还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参加短期项目(如暑期特别项目)的学生,每年都有几百人。”特卡丘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学生在寻找留学目的地时,往往会关注每个国家和学校中最强的学科领域,“从中国申请来以色列学生中,很多人选择在以色列最擅长的领域学习,如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从这点上来说,中国留学生在以色列求学的兴趣点与以色列本地学生十分相似。
“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以色列高校在性价比上非常有竞争力。”特卡丘克介绍称,以中两国间的教育合作有两种方式:一是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直接合作,就在一个月前,由中国留基委举办的国际毕业生文化会议中,有6所以色列大学前来参加这个博览会,并向中国学生介绍他们的项目;二是两国研究层面的合作,包括科研人员、学生和职工的相互流动。“以色列院校也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价值。奖学金总是颁给优秀学生的,所以在中国学生间会有一些竞争,但是我们不会让中国学生进入以色列的学校的难度变得更难。”特卡丘克表示,关于交换生项目,以色列有针对中国博士后研究员的奖学金,是一项非常优厚的待遇。
中国学生在以色列能感受到怎样的学术环境?特卡丘克认为,以色列院校世界排名都非常高,在不同排名中有些学校能达到全球前100名,在特定专业会更高。“虽然我们是一个小国,但我们有很多成就,包括一些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计算机工程图灵奖等获奖者,他们都来自以色列院校和科研机构,而且还在那里继续工作。”特卡丘克对记者说,中国学生在以色列,也有机会与这些国际大奖获得者一起学习。“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许多暑假课程”,特卡丘克表示,以色列目前有多大200个夏季课程,且只对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开放。“与此同时,我们在精算科学和医学领域每年也有多达40项联合研究项目。”
在语言问题上,中国学生也不必担心。作为推进的国际化进程的一部分,有更多的以色列院校开设全英文课程。此外,如果有学生想选修一些希伯来语课程也是可以的。特卡丘克说,以色列高校通常都有国际办事处,可以接待中国学生,不少高校甚至有会说中文的工作人员,可以为有困难的中国学生提供帮助。
“我们想保持并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水平,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同样需要吸引来自中国的最敏锐的头脑。”特卡丘克表示,以色列高校入学标准会根据院校机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从中国接收的各个级别学生都表现出卓越的学术成就”。
以色列高等教育体系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特卡丘克期待称,中国学生经历这样独特的环境后,也能把这些经验带回国,为祖国做贡献。“这反过来也有利地影响以色列的高等教育,来自中国优秀的研究人员大多在精确科学和STEM领域深造,这已经对以色列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希望,以中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能够进一步壮大”,特卡丘克表示,这是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能看到更多中国学生进入我们的高等教育系统”。
本文作者:李司坤
文章节选自:环球时报与以色列大使馆联合出版特刊 - “发现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