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排名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与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日前联合发布《中国各省市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排行榜(2020)》,榜单显示,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天津、湖北、山东这8个省市的得分均在1以上,上海仍然独占鳌头,且领先优势较为明显,广东、江苏、浙江、北京紧追其后且得分较为接近,天津、湖北、山东3省/市在这8个地区中排名相对靠后。
表1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指数得分、排序与分类评价结果一览表
各省市自治区
指数得分
2020年排名
分类
上海
4.015547
1
A
广东
3.001260
2
A
江苏
2.756553
3
A
浙江
2.521131
4
A
北京
1.823246
5
A
天津
1.357213
6
A
湖北
1.100501
7
A
山东
1.074832
8
A
河南
0.458362
9
B
重庆
0.386362
10
B
福建
0.029317
11
B
安徽
-0.112358
12
C
四川
-0.177362
13
C
辽宁
-0.193516
14
C
河北
-0.235214
15
C
湖南
-0.263578
16
C
吉林
-0.336420
17
C
山西
-0.563290
18
C
陕西
-0.603278
19
C
江西
-0.615027
20
C
云南
-0.648730
21
C
贵州
-0.873662
22
C
内蒙古
-1.026539
23
D
黑龙江
-1.086270
24
D
青海
-1.103497
25
D
海南
-1.257340
26
D
广西
-1.383450
27
D
新疆
-1.416389
28
D
宁夏
-1.534789
29
D
甘肃
-1.557320
30
D
西藏
-1.681374
31
D
表1显示,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天津、湖北、山东8个省市属于A类地区;河南、重庆、福建3个省市属于B类地区安徽、四川、辽宁、河北、湖南、吉林、山西、陕西、江西、云南、贵州11个省/自治区属于C类地区;内蒙古、黑龙江、青海、海南、广西、新疆、宁夏、甘肃、西藏9个省/自治区属于D类地区。
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市都属于A、B两类,中部地区的省区基本集中于B、C两类,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区市都属于C、D两类。该表说明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水平差异,东部地区省市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地区,这种水平优势不仅体现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上,而且体现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上。相较之下,中部地区的省区大多处于中等的水平,而西部省市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状况就比较落后了,这种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强弱格局与各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状况是相契合的。
报告建议,第一,各省/市/自治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急于求成,忽视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追求发展的高速度,反而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从近两年各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排名结果来看,一些省区市在科学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支撑下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结其经验,重要的一点在于地方政府在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时,不能孤立地只从产业出发制定发展目标与发展政策,还应综合考虑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相关的发展政策,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避免跨越式的产业推进带来的低效与资源浪费。这启示各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各地政府应通过系统调研,厘清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摸清机构、从业人员、服务内容等基本情况,全面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需求状况以及业务完成情况,拟定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确定整个区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战略目标。
第二,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信息统计系统建设。目前我们关于人力资源服务业相关问题研究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统计数据严重不足,仅有的一些统计数据还存在着各省间统计口径差异的问题。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政策,应基于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状况的精准认识和把握,而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数据的缺乏使得决策者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更多地依赖自己的主观经验和主观判断,这种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认识的模糊性直接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未来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应该作为现代服务业中一个独立的门类,纳入国民经济统计的范畴,定期公布相关统计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各级政府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主管部门正确把握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状况、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优化政策提供依据,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制定自身的业务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相关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参考相关数据信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第三,加强区域间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的协同推动地区产业发展互利共赢。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发展环境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这并不意味着各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必然相互割裂,反而体现出协同联动、合作共赢的新机遇。我国东部地区具有经济、科技、人才等多重优势,是我国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源地,更是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领头羊,而中西部地区虽然目前发展水平处于弱势,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后发优势。因此,各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发展中优势互补,彼此学习借鉴,形成联动效应。充分调动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拉动作用,形成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拉动和资源输入的影响效应,通过政策优惠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其开拓中西部市场,以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带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也应进一步鼓励中西部地区充分把握自身的“后发优势”,积极主动地学习东部地区的先进经验,尽可能地规避东部地区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弯路”“岔路”,降低发展成本。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