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d在哪里
从辛辛那提到宾大
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从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独立的性格的我,在2015年决定出国之际便决定了设计这条路。美高的艺术老师通过对我的了解向我介绍了工业设计这个专业,我也从此更清晰地规划了自己的目标。
在辛辛那提大学DAAP的5年本科项目中,通过5个学期的实习和8个上课学期,让我了解到自己更擅长于跨领域思考并且解决问题。
| 生活与努力并行
Q:包揽宾大、BU、ACCD等美综与艺术院校,可以和大家分享下你的申请经验及最终选择吗?
其实整个申请过程还是挺压力山大的,因为本科学校的上课+实习制度导致我几乎没有假期。因此所有的申请内容都是在课后以及工作之余完成的,期间还搬了好几次家。由于在学校中做的大部分作品都相对类似,因此决定重新开题另起炉灶。
期间尝试了一些新题材、新的思路和新的调研方式,最终完成了多个新项目整合完成了作品集。
| 学员作品集内容,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此外,作为一个艺术生,最难的不是作品集,而是GRE。由于当时正在实习,在第一次自学考试失败之后,利用每天全职工作之余的时间冲刺上课一个月,最终考到了理想的成绩。回顾整个过程,半年多的高压经历给了我不少时间管理、抗压能力等自我调节管理能力的提升。
| 调节情绪很重要!
在收到offer的这些学校中我选择了宾大。选择它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是藤校,更多的是因为MIPD这个项目。这是一个综合了工程、商科和设计三个领域的跨专业项目。在本科中我辅修了市场营销,并且在多次实习中都大量与工程师合作,因此这个项目可以让我更系统、整体地去学习这三个领域,并整合之前碎片式的信息。
Q: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
A: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介于工程和设计之间,而商科又是现实工作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领域。MIPD这个专业由于它的跨领域特性可以让我和更多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并且互相学习,从而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并且拓展更多就业方向。
| 学员作品集内容,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Q:创作灵感一般来自哪里?
A: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我习惯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且收集各类信息,在适合的时候提取作为创作灵感。有时甚至会在梦中挖掘灵感,所以非常的随机但又来自于生活。
Q:可以分享一下喜欢的艺术家/设计师吗?
A:Dieter Rams/ Charles and Ray Eames/ Tord Boontje/ Naoto Fukasawa
Q:方便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作品集项目吗?
A:最近在设计的一个项目主题是基于社会老龄化的大环境,利用AI和科技帮助老年人健康独立的生活,保护老年人的自尊心。
| 学员作品集内容,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整个系统由三个实体的产品和一套UI/UX应用程序组成。在保证了使用者最低限度和科技交互的同时,让科技改善使用者的生活水平以达到改善老年人用户群体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态。
| 学员作品集内容,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Q:在做作品的过程中,你觉得最有挑战性的是什么?
A:脚踏实地、不做过度假设。
| 学员作品集内容,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时常会自我推断一些结论,而在没有完善的用户采访和调研之前,这些推论都是不可取的,很有可能导致最终的设计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特别是当用户群体和自己相似度很高时,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以自己的看法代表整个群体。
因此我时常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多提问,并且在确认答案之前避免假设。
| 学员作品集内容,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我的导师是彭老师,她非常随和接地气,相对于师生关系,对我来说更像是朋友。并且她在辅导作品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对于我遇到的问题,她总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因此能非常高效地对症下药。
老师很擅长根据我申请的学校以及个人风格来辅导我的作品集,并且总能精确指出我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帮助我提高。通过辅导我做不同的项目,多元化展示我的能力。
| 学员作品集内容,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Q:为什么会选择零创?
A:一开始零创是我申请中介推荐的,由于我不在国内,因此只能从网上了解信息。在了解了零创的能力和背景之后,深度了解到老师的历史学员录取情况,让我觉得值得一试。
Q:在ARTSLINK零创学习的感受如何?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A:除了辅导我最多的主项目老师之外,整个团队都非常负责,一直会跟进我做项目的情况,并且有机会便会组织学员交流活动。由于我没办法参加国内线下的课程,所以我全程都是线上接受辅导和学习的。整体来说灵活性很大,并且会根据我的情况做出调整。
| 零创Critique现场
参加过一次线上的学员项目分享活动,因为包括了不同的专业,让我看到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领域和设计思维,也给我的设计提供了不少灵感。在活动中,有多个老师一起点评,更好地指出一些之前被忽视的问题,以此帮助我完善了我的设计。
| 学员作品集内容,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Q:想对学弟学妹说点什么?
A:日常生活的积累很重要,只有摄入了足够多的信息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内容。此外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好奇心驱动学习。
| 学员作品集内容,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