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是哪五美
作者:大黎
《论语·尧日》中有这么一段话: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诫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尊五美,屏四恶"是孔子对子张问如何可以从政的回答,其中"尊"的意识是"尊崇","屏"的意思是"排除,除去",孔子其实一直围绕"尊五美,屏四恶"这六个字在展开解释,何谓五美,何谓四恶?
子张问孔子:"怎么样才能从政呢?"孔子说:"尊崇五种美德,去掉四种恶政,就可以从政了。"子张又问:"什么叫做五美?"孔子解释说:"施与百姓恩惠而自己却不耗费,使百姓劳动而没有怨恨,有需求但不贪婪,坦然而不骄傲,威重而不凶猛。"子张又问道:"什么叫施与百姓恩惠而不浪费?"孔子说:"借助百姓能得利的事让他们得利,不就是与百姓恩惠而自己却不耗费吗?选择可以役使百姓的时候去逸使,谁会怨恨呢?想得到仁就得到仁,又怎么会贪心呢?君子不论大事小事,人多人少,都不怠慢,不就是坦然自若而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得让人望而生畏,不就是威严却不凶猛吗?"子张接着问:"什么叫做四恶?"孔子说:"不加教诲而进行杀戮就是暴虐;不先告诫而希望成功就是暴躁;政令懈怠却要求期限完成就是贼害;一样给人东西,该给的时候吝啬不给就是小器。"
这段话中孔子对"五美"和"四恶"做出了非常详实的解释。现在我们知道了五美指的是"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指的是"不教而杀谓之虐;不诫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接下来我们结合现实生活更深层次理解它们的意思。
01"五美"的含义及现实意义惠而不费从上文中可以得知,惠而不费的意思是"施与百姓恩惠而自己却不耗费",其实就是说为政者不必消耗自己的财产而让百姓得到利益,如果通过消耗自己的财产而让民众获得利益的话,并不能延续和持久,且迟早会有中断的一天,民众也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当孔子提出惠而不费之后,又接着解释了惠而不费的意思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就是说"借人民能够得利的事情让他们得利",这样即能让民众持久获利,也不耗费自己的财力。
在现实生活中惠而不费如何体现?
在职场中,很多企业和单位不仅以薪资为饵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更多是是强调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员工享受企业成长的福利,就是惠而不费。
如果是个人,比如说掌握了一项能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的技能,就像俗话说的"赚快钱和赚慢钱"的区别,赚快钱只能是短时间内的事,赚慢钱却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选择让自己有升值空间的技能从而产生长远价值。
劳而不怨劳而不怨是指"让百姓劳动而没有怨恨",后来孔子解释道"选择可以役使百姓的时候去逸使,谁会怨恨呢?"我认为可以理解为逸使百姓要有度,这个度可以是时间上有度,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事,并且不过度增加劳动时间;也可以指心理上的度,即让百姓心甘情愿的劳动,而不是逼迫或者压榨,让百姓不得不劳动。
在工作中要做到劳而不怨,管理者就不能滥用员工的劳动力,让员工做该做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表面功夫,这样既不能让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且还会让员工在心理上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从而产生懈怠心理。
放在个人身上,我想劳而不怨可以理解为对自己价值的认可。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你重复了碌碌无为的一天后,又重复地后悔又浪费了一天时间,甚至反问自己为什么不做点正经事,希望时间倒流,老天再给一次机会,虽然你知道这不可能,这时候就会对自己产生怨恨心里。反之如果你合理利用了时间,自省时感觉"今天很有价值",心里就会感到满足和欣慰,成长的感觉让你对未来充满希望,自然也不会出现怨恨心理。
欲而不贪欲而不贪的意思是"有需求但不贪婪",后来孔子对应的解释是"想得到仁就得到仁,又怎么会贪心呢?"想是求仁得仁的意思。理解这句话,我觉得要结合前文,孔子说何谓五美的时候,讲了一个前提,就是君子才能做到尊崇五美,即五美有一个前缀为"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在孔子心里,君子被赋予了很高的定义,比如说孔子说的另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都体现了君子的品质高洁。所以这里才会说君子得到了想得到的仁就不会贪心其它,因为在君子心里,仁义道德才是最重要的,得到了仁就等于欲望得到了满足。
而不管是在职场上的管理者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欲而不贪是一种基本素质。要做到有欲望但不贪婪,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不去贪求,更不要使用卑劣的手段将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己有。
泰而不骄泰而不骄的意思是"坦然而不骄傲"。后又解释道:"君子不论大事小事,人多人少,都不怠慢,不就是坦然自若而不骄傲吗?"就是说不因事情大小和人的地位高低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结合现实生活,在职场上一方面管理者不论远近亲疏,平等对待下属,而不为求个人利益结党营私;另一方面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忽略细节,追求高质量的工作成果,而不是敷衍了事。
在个人生活中,可以理解为对每件事都有耐心,有责任心,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其实我之前有一篇专门写君子泰而不骄的文章:《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骄"和"泰"的含义及现实意义》,里面更加详细的解释了泰而不骄的含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威而不猛威重而不猛意思是威重而不凶猛,后来孔子对其的解释是: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得让人望而生畏,不就是威严却不凶猛吗?我们可以理解为穿着合适得体。
在职场上,很多企业要求员工穿统一的工作服,比如说只能穿过膝裙,不能穿拖鞋,画工作妆等等;或者说穿切合岗位的服装,就像机场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不会穿吊带,泳池救生员在工作时间不穿便服。其实员工的衣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就职单位的审美,员工穿合适的服装会让客户对公司的第一印象更好。
而在日常生活中,是指在不同场合做不同的打扮,比如说去别人家做客总不能穿睡衣吧?得体的衣着和妆容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五美"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做到的五种行为,同时,孔子还告诉我们要屏除四种恶行,即"四恶"。
02"四恶"的含义及现实意义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教而杀谓之虐的意思是不事先进行教导而因为对方犯错就杀戮,就是暴虐。这里的"杀"不一定指的是杀人,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说在工作中,如果管理者没有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告诉员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致使他们犯错,并对他们严加惩罚,就叫做杀。
再比如说做父母的,如果从来没有教导孩子是非对错,而一旦孩子犯错就责怪他们,也叫做杀。
其实这些情况错误都在前者,首先是前者没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让后者犯错。我想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惩罚别人,遇事应该先反躬自省。
不诫视成谓之暴就像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回应外国记者的问题时引用的那句话:"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不诫视成谓之暴的意思是不事先诫勉而期待对方成功,就是暴躁。
关于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工作中,管理者毫不关心下属的工作,不了解工作流程等实际情况而要求对方拿出满意的成果,就是暴躁。
对个人而言,一方面不管是对待工作还是梦想,如果没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步,就妄想成功,只能说是痴心妄想;另一方面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不会自我诫勉或自省,就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也就不能成长,这时还希望自己一步登顶岂非白日做梦?
我想这句话想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现在很多年轻人心理状态就是两个字:浮躁!总是想什么都不付出就得到,做梦都想一夜暴富,羡慕别人的生活的同时根本不会想怎样提升自己的能力,知道"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却从不会真的去做,所以一直在碌碌无为和自我厌弃的道路上来回转圈,想要找到突破口却没意识到突破口一直在自己身上。
殊不知在成长的路上诫勉自省才能让我们发现自身不足,才能进一步改正,才能长足进步。
慢令致期谓之贼慢令致期谓之贼的意思是政令懈怠却要求限期完成就是贼害。
比如说在工作中,如果一项工作出现,但管理者没有积极地将工作流程规定等安排下去,还故意拖延时间,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再去安排,致使下属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最后还要妄加刑罚,就叫做贼。相信这样的领导也没人喜欢吧。
对个人而言,如果办事拖沓,总是习惯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再去做,必然做不好,等于自己挖坑自己跳,这也是贼。
总之这句话就是想告诫人们,做事拖沓不仅会耽误自己,还会影响别人,对双方而言都害处极大,是不被奉行的行为。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的意思是给人东西,该给的时候却犹豫不决,虽然最后还是给了,但是却让事情变了味儿,还让对方心里产生埋怨。
比如说你的员工因为某项工作做得很好,你本来要给他发奖金,却又因为某些原因迟疑了,这时对方可能会想,他是不是反悔了,或他是不是想减少我的奖金?即使最后奖金还是到了对方手上,这种猜忌的过程却让你的员工对你失去了信任。奖励的兑现是一个管理者诚信的表现方式,
对生活而言,我想到了一个例子解释这句话。一次和同事走在路上,她在和老公打电话说起了一件事:她答应了儿子,如果他考试达到100分就带他出去吃大餐,结果他做到了,所以她在和老公商量吃饭的时间。这其实就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信任的好机会。相反,如果她没有实现对儿子的承诺,以后儿子也不会再信任她。
其实这句话除了告诫世人不能在不该吝啬的时候吝啬之外,还告诉了我们,诚信的重要性。不管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或是其他人与人之间,遵守承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敬爱。
03写在最后孔夫子为我们详细的说明了何谓"五美",何谓"四恶"。这些美好的品质我们应该学习,恶劣的行为应该摒弃。
不得不说的是,孔子口中的"君子五美"普通人不容易做到,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我们学习的目标,虽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也许做不成孔子口中的君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论语》中学习孔子的智慧,在生活中实践孔子的言论,这也是我们现在重读经典的意义所在。
作者:大黎,坚持写优质的文章,不说无聊的废话。更多有趣内容欢迎关注我的账号:大黎说成长。
参考:
《孔子语录》
《尊五美,屏四恶》樊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