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宁根大学怎么样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关于烟台格罗宁根大学的文章,但刚发现不知何故不见了。今天重新写一遍吧,这段烟台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不应就这么被湮灭于尘埃。
一
众所周知,我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只有11所: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这些学校基本上集中在江苏 、浙江 、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从各校实力上看,中方本土院校都是985名校。
然而,好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几乎同时期的烟台,也近乎成功地引进过北方第一所同类性质的高校。
二
时间还要回到30多年前的1993年,中国农业大学依托山东省烟台农业学校创办烟台教学基地,2007年教育部批复设立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前后共用了接近15年的时间。
2007年起,开始面向山东省招收本科一批学生,设立人文学院、理工学院、商学院、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和海洋学院,并将水产养殖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确立为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和专业。
(研究院详细情况可见《烟台层次最高的大学2024年招生情况》《烟台性价比最高的一所高校》《烟台层次最高的两所高校》《副市长主政,烟台层次最高高校迎来发展新机遇》《烟台层次最高的大学2023年招生情况》《烟台唯一的985,唯一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盘点烟台最强高校》,介绍得比较详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2014年,烟台研究院共录取302人,在校生总数4650,其中本科1138人、普通中专班45人,送教下乡3467人。其中真正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的在校生人数仅1000人左右。其中送教下乡中的3000多人为烟台研究院定期开展的“培养新型农民”的教育活动,主要是来自烟威地区的村长或者是村里养殖大户。所以每年大部分时间3000亩地的校园中仅有1000多本科生在校生活和学习,也就出现了校园基础设施大面积浪费的现象。
但烟台研究院的学子们自强不息,成绩却是相当突出。以2011级毕业生为例,53名本科生获得推免资格,全部被录取,推免率首次突破20%,高达20.14%,高于校本部平均水平。有40人分别被北京大学等“985” “211”大学录取。
2015年,为盘活烟台研究院资源,实现学校更好地跨越发展,烟台和中国农业大学就推动烟台研究院发展达成一致意见,尽快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由中国农业大学寻求国外知名大学,由烟台提供办学条件支持。
对此,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和英国普利茅斯大学主动表示出合作办学意愿。格罗宁根大学是一所引领世界技术发展方向的研究型大学,世界排名靠前的许多优势学科与烟台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特别是其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办学理念,值得学习借鉴。鉴于格罗宁根大学办学实力雄厚、办学理念先进,最终确定将其作为合作办学首选。
当年的3月25日,《“烟台格罗宁根大学”合作办学备忘录》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格罗宁根大学校长S. Poppema、烟台市长孟凡利分别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一致同意建设一所以创新、研究和应用为导向的世界高水平大学,暂定为“烟台格罗宁根大学”。这将是一所具有独立学位授予权及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格罗宁根大学是学术上的合作办学者,烟台市政府是办学支持者和合作者。
学校将开展本、硕、博层次的教育,所有课程用英文授课,须达到格罗宁根大学的毕业要求,符合标准的毕业生可以获得其学位证书,同时要达到中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毕业要求。
4月5日至9日,中国农业大学访问格罗宁根大学。双方明确了合作办学的工作分工,设计了未来合作大学的基本管理架构,商定2016年开始招生,招收本科生400人、硕士生200人,第一届本科专业为化学、工业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与商务经济学,硕士专业为化学、国际经济与商务。办学初期,格罗宁根大学计划派往烟台37名教师。
为加快推进烟台格罗宁根大学落地,烟台重新启动合作大学筹备工作组,尽快启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体现“人性化、方便学习、激发热情”的理念,与格罗宁根大学充分对接,适当调整新大学改建方案。
三
2015年10月26日,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烟台市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合作建立烟台格罗宁根大学”三方协议,烟台格罗宁根大学项目终于落地,进入计划招生阶段。
作为我国长江以北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烟台格罗宁根大学定位为研究型大学,从事高层次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先期建设新材料研究中心、分子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研究中心。在专业设置方面,以理工科为主,设置应用化学、工业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与商务经济学、国际经济与商务共5个专业,实行全英语环境教学。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人员结构与经历学缘结构的国际化,2/3的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外籍教师。毕业生将获得双学位,由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和烟台格罗宁根大学颁发。
当时提出的目标是“2015年报批、2016年招生”。计划招收本科生400人,研究生200人。
如果一切顺利,随着未来烟台格罗宁根大学的正式招生运营,众多新生以及教师的进入,将会使烟台研究院闲置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高层次的研究且以理工科为主,高度契合烟台产业发展方向,大批高水平专业学子在烟台的求学以及毕业求职,对未来烟台的经济发展以及烟台市国际学校和外教水平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紧锣密鼓准备开张的时候,一个预想不到的意外发生了。
因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中由12名学生代表和12名教师代表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大多数提出反对意见,提出的意见主要是:计划是自上而下产生的,规模太大,进展太快,对存在的教育质量和财政风险等没有充分估计等等。校方没有将在中国烟台开设分校的计划呈交教育部批复,计划触礁。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2018年10月1日,当时积极推进这一合作项目并签署协议的时任校长Sibrand Poppema卸任,随着新校长的上任,这一项目基本上算是没戏了。
当年,格罗宁根大学校董会对在中国分校提供完整学位项目 “未给予足够的支持”。2019 年有报道称该分校建设计划已经搁置。
五
如果当初我们选择的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如果当初我们能够及时捕捉到荷兰格罗宁根大学顾问委员会成员的顾虑,做好解释沟通等工作,也许一切都能够更顺利一些。
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可以说备受争议,处境有些尴尬,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未来的出路在何方?也一直处于探讨试验和论证的阶段,没有找到明确而有效的方向。
尽管如此,但学校一直在努力,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举行合作办学研讨会》
9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在办公楼会议室举办合作办学研讨会。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助理、烟台研究院常务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周旭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付立忠参加会议。
周旭峰回顾了研究院与哈珀亚当斯大学双方合作沟通情况和研究院开展的前期工作,同与会人员梳理了中国农业大学和哈珀亚当斯大学两校开设的专业,围绕办学层次、培养模式、合作专业进行了研讨交流。
周旭峰说,合作办学是烟台研究院未来重点工作之一,有利于提升烟台研究院人才培养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要求教学部、科研与社会服务部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共同推动相关工作。
如果说合作办学仍然是烟台研究院的重点工作的话,何不再续前缘,围绕“烟台格罗宁根大学”创办过程的一些堵点和难点,做好攻关工作呢?毕竟,该合作项目已经有了比较良好的基础,作好沟通和解释工作,打消该校顾问委员会和校董会成员的顾虑,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管怎么样,都要衷心祝愿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发展的越来越好,早日成为一所考生向往的高规格的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