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怎么学
提高心理理论能力的策略
(一)社交故事
目前已经有很多可以提高心理理论能力的训练策略,其中一个主要方法是社交故事(请参见第三章)。社交故事中的观点式句子可以提供充分的信息去发展心理理论能力。这些句子描述了每个人针对故事中的某一状况所具有的知识、想法、信念和感受。在准备和撰写一篇社交故事时,一个必要条件是取得所有参与者,特别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观点资料。我们可以编写社交故事词典,用来解释“知道、猜测、期待、意见”等词汇的含义,并配图说明这些心理状态名词,这种做法同时也可以促进阿斯伯格综合征个体的认知和词汇能力。
我们也可以从社交故事进一步发展出以特定心理理论能力为主题的练习,例如,请孩子完成以下句子:
我常谈到火车,因为我想 ____________。
我常谈到公共汽车时刻表,因为我想 _____________。
马特常谈到恐龙,我猜马特在想 ______________。
马特可能会喜欢我问他 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社交故事被认为是一项可以提高心理理论能力的策略,但对于运用标准化的心理理论测试工具验证社交故事是否能够提高心理理论能力,怎样操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至今仍缺乏系统研究。但我认为无论老师、父母,还是训练师都需要社交故事这样的策略,而不能等到取得完善的研究结果之后再用。
(二)心理理论训练方案
目前有多项研究在探讨那些针对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特别设计的训练方案能否真的提高心理理论能力,这些方案包括以团体形式进行社交技巧训练(Ozonoff and Miller 1995),利用简单的电脑程序训练(Swettenham et al.1996),或者发给老师训练手册和工作手册(Hadwin et al.1996)。在研究过程中,干预训练前后都采用标准化的心理理论能力评估工具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方案都提高了孩子通过心理理论测试的能力。不过这些研究没有发现孩子的能力能够有效泛化到训练方案以外的任务上。
有两项研究采用有趣的“图片在头上”的方式培养学龄前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McGregor,Whiten and Blackburn 1998;Swettenham et al.1996)。训练的流程如下:将一张图片插入玩偶头上的一个小孔,用来解释别人看到和知道的内容,与自己看到和知道的内容不一样。
(三)连环漫画对话
连环漫画对话(请参见第四章)最初由卡萝尔·格蕾所创,运用简单的图画,比如单线条的人形,加上想法框和对话框(thought and speech bubbles)以及不同颜色写出来的句子,来描述某一特定情境中的一系列行为情绪和想法(Gray 1994)。孩子们一般很熟悉漫画书和动画片,所以他们知道想法框的作用。我们了解到,3~4岁的孩子就能明白想法框代表某人正在想的事情(Wellman,Hollander and Schult 1996)。最近有研究证实,使用想法框帮助孤独症孩子学习心理理论,的确能取得一些效果(Kerr and Durkin 2004;Rajendran and Mitchelle 2000;Wellman et al.2002)。
在连环漫画对话中,单格的漫画或连环漫画就是孩子和成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我们用图画来确定某人此刻的想法、感受、言语,已经做过的事情或可能要做的事情,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识不同的情感状态或动机。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个颜色对应表格,说明某一特定颜色或颜色的深浅程度代表着某一特定情感。例如,一个孩子决定用红色蜡笔代表生气,写下自己认为另一个孩子的话语所流露的情绪。这样的方法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孩子和成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面对面的对视,他们共同注视的焦点是面前展现的图画。
在这个共同发现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是去了解漫画所呈现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判定到底谁做错了。连环漫画对话用清晰的视觉描述说明一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可用于解释被双方误解的意图,那些类似讽刺的语言到底是什么含义,并通过描绘另一种行动、语言和想法来探讨是否会有另一种结果。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向对方表达自己新的理解时会说“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了(Yes,I see what you mean)”,而不是“我听到你的意思了(I hear what you mean)”。
在临床上,我经常使用连环漫画对话的方法治疗情绪障碍患者(请参见第六章)。使用图画比使用语言更能让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虽然他们很难识别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但是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他们更难把握某种特殊情感的表达程度。他们的认知处于非黑即白的境地,不理解所谓的灰色地带。为此,我在连环漫画对话中增加了一项刻度尺,用0-10的数字测量情感表达的程度(比如,某人悲伤的程度)。对那些难以用有限的词汇量精确表达微妙情感的孩子,这一策略非常适用。
给老师的指导
巴伦·科恩和哈德温(Hadwin 1999)在《怎么教孤独症孩子解读想法》(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Mind-Read:A Practical Guide)一书中提供了实用的资源和材料,包括评估和教学流程,同时阐述了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则。其中有关心理状态的认知,可以分成理解信息状况、理解情感、理解伪装三个部分。
在“理解信息状况”部分,书中提供了很多活动来传授如何形成视觉观点,用视觉带动行动的认知原则,以及怎样根据对别人的了解预测对方的下一步行动。在教导“情感”的部分,检查孩子对于不同程度情感的理解,即通过照片和示意图辨识与情景相关的情感,以及与愿望和信念相关的情感。
接受训练的孩子需要具备至少5岁孩子的语言能力,同时了解每个人有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一些活动会要求孩子挑选别人碰到某个情况时可能出现的感受。例如,出示一幅图画,显示有一辆汽车被卡在铁轨道口栏杆中间,而火车正朝着这个方向驶来。用书面语言描述这一幕的情景如下,“杰米坐在汽车里,道口栏杆已经放下,火车就快过来了。这个时候,杰米的感受是什么?”老师会给孩子一些提示,比如,快乐、悲伤、生气、害怕等等。虽然答案看起来很明显,但是我的观察表明,如果那个年幼的孩子正好对火车特别感兴趣,他可能只会从自己的观点来考虑这个情况——很高兴有机会能这么接近火车。如果孩子选择了这类答案,我们可以接着和他们讨论杰米感到开心的同时,开车的爸爸或许会感到害怕,这也有助于说明处在同样情况下的两个人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这些资料图画简单,故事线索清楚,没有其他不相干的情景细节,结构合乎逻辑、循序渐进。如果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怎样回答问题,并经过大量的练习,孩子会越来越顺畅地解释人物的心理状态。这份指南的作者还专门做过量化分析,发现孩子们的心理理论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在干预训练结束后保持。
(四)电脑软件方案
在一套很出名的关于情感的电子百科全书《想法解读:关于情感的互动式指导》(Mind Reading:The Interactive Guide to Emotions)中,西蒙·巴伦·科恩和剑桥大学的同事们确定了412种人类情感(去除相似的情感)。他们测试了普通孩子在哪个年龄段才能了解某种情感的含义,并将所有情感归类成24个不同的组群。在此基础上,一家多媒体公司开发了互动式的软件帮助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或成人学习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在这套软件中,演员们[包括扮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展现了与特定情感相关的脸部表情、身体语言和说话特色。此外,这套软件的声音记录能分析说话的节奏,并根据每一种情感编写了情景故事。这套电子百科全书相当于一个综合性的情感图书馆、学习中心和游戏区。
这套互动式的软件特别适合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和成人。阿斯伯格综合征个体在教室学习心理理论和技巧会很困难,因为在现实的社交场合中他们需要将注意力分散在不同的任务上,包括眼前的学业活动,与老师、其他同学的互动、情感和语言交流。相反,电脑软件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而无需苦苦等待老师的个别回应;同时,也可以反复播放同一情节,帮助他们慢慢寻找并分析相关线索。他们不用干扰别人或让班里同学感到厌烦,也不必因为总是犯错误而受到老师公开的批评,单独的活动环境让他们放松。此外,电脑软件减少了不必要的细节,强调最重要的线索,使学生有能力依照自己的速度慢慢进步。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他们要通过电脑而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来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每一天人们都会通过直觉猜测对方正在想些什么或感觉如何,大部分时候我们能猜中,不过这种天生的能力也并非万无一失,谁都没有完美的读心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用任何假设或含糊的内容,我们的社会性互动一定会更容易。就像利亚纳·霍利迪·维利在发给我的电子邮件中提到的那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吐露真心,我们就不再需要学习心理理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