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背景怎么写
学校课程
所谓学术背景,自然是可以讨论在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但你不可能把你成绩单上面所有的课程都罗列出来,也没有必要,因为你本身就要提交成绩单。
你可以有选择性地讨论一些跟所申请项目相关的课程。目的主要是告诉招生官,你是一个合格的申请人。这个时候要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读者作为这个院系的老师,他在招生时会有两个方面的考量。
第一是从悲观的角度,或者说是从底线出发,我首先关心的是这个学生能不能毕业,毕竟要保证课程最后结业的时候,有80%-90%以上的人都是能够顺利完成课程的。
所以在写这部分的时候,你至少要能够强调自己是有毕业的能力的。这就可以把你过去修过的课程、做过的工作,和申请学校的课程关联。
第二是从积极的角度,他们会评估这个申请人有没有可能成功。所谓成功当然要具体分析。总体来讲,如果你是博士就看你有没有研究潜力,将来能不能做出好的项目来;如果你是硕士,你将来在职业发展的路上,能不能够走得更远。
科研经历
对于申请博士和研究型的硕士同学来讲,科研经历至关重要,我们要让招生官能够认识到你确实有心思去做科研。
这可能出现一个问题,你此前所做的科研跟你要申请项目的科研之间的差别比较大,或是并没有很牛逼的成果,这并不代表着就不能申请了。
这需要你传达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可转化的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这其实也适用于任何一种经历,比如社团的活动,或是竞赛的团队leader。
我们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或训练,包括建模的能力、做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和编程,甚至写论文。这样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技能,它们在任何场景下都可能有用。
我们在讨论科研经历的时候,既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总结,也要联系到将来的研究团队,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只要证明潜能,就是有机会的。
经验归经验,最重要的是从这个经验中所提炼出来的一个能力,那个能力不见得只可以应用在某一方面的研究,你可能有不同的经验,但是你不同的经验中,你所锻炼的都是跟 research成分有相关的一个能力。
所以说写PS是一个还蛮辛苦跟困难的一个事情,这个反思人生的过程,需要花比较久的时间,慢慢地去想哪一个才是他们想要听到的。你要从过去众多的经验里面,挑选出可以凸显出你能力的部分。
看这个例子里面,第一句话是 For my final year undergraduate thesis ,所以他把他大学的论文做了什么研究,主题写下来。接下来看到第五行,for my postgraduate,这个是他硕士的一个论文。
这里很重要的是,会有人问,到底要写多少才是一个很丰富的内容,到底要在某一个点上面琢磨多少,要写多少的字,或者是用多少 space 去描述。
其实你必须要想想你的读者,如果你觉得你写的两三行,他们就大概可以知道你的这个概念,或者是如果你之前的研究方向跟你未来的研究方向大致的走向一样,但主题不是那么的雷同,那你就不必要把过去的研究写太多来琢磨。
对于理工科来讲,很多时候你更多地是去投靠一个团队,你是一颗螺丝钉,相当于是在打工。这个时候你还是要去关注一下整个团队在做什么工作,在此基础上,你再来去选择未来的方向。
这个图表列出了一些可能的经历,重点不是要限制你只能写某一个方面的经历,而是你写的经历有没有办法帮你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
1. 你为什么想读硕士/博士?
2. 为什么你对某一方面的研究很有兴趣?
3. 为什么你想要读某一所学校?
你知道他们能够offer你什么,你能够offer他们什么,这个是相互的。因而你在写PS的时候,你必须时时刻刻思考这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