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系学什么
一边是遍体鳞伤,一边是趋之若鹜。在这个注定80%,甚至更多的人是炮灰的行业里,矢志成为导演的年轻人,应当如何选择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影视寒冬”的一个好处是:给理想降温,使之回归理性。
赵峰
文
“文牧野导演,请你给台下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你在执导《我不是药神》的过程中,最重视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这是北京电影学院内部观影交流的一场活动,面对自己教过的学生,一位老师客气地发问。
“作为导演,我在拍摄过程中的第一要务就是:带着演员死磕表演,让本质的表演充分地回归到电影本身。”文牧野说。
细出魔鬼
说起那些几十、上百遍的打磨表演细节的过程,年轻的导演文牧野一脸欢快。
他是幸运的,通过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崭露头角,他被宁浩旗下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签下。
徐峥和宁浩的关系,铁到几乎可以共嚼一块口香糖。《我不是药神》的拍摄过程顺利且酣畅淋漓,徐峥这个“自己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为导演的文牧野,对这点同样非常认可。
同样是通过FIRST的牵线,青年导演董越的院线处女作《暴雪将至》一鸣惊人。然而当《影视圈》记者问他“作为导演的第一要务是什么”时,他下意识地低顿了头,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是‘麻烦’,你必须热爱它(电影)带给你的麻烦。”
与文牧野截然相反,董越在重新陷入拍摄过程的回忆时,并不快乐,甚至有些凝重。同样是因为在表演上的死磕,他和主演段奕宏在片场矛盾激化,这导致整个剧组的拍摄状态,一度处于压抑之中。
电影和电视剧最大的不同之一,在于对光线的处理上。《暴雪将至》的每一帧画面,在光线、构图上,都是一幅艺术品。“我其实给每个‘背景群演’都写了台词,他们在设定的情景中都在说话,只是观众听不到而已。”董越说。
他一开始就知道,“背景群演”的声音,只有在剪片的过程中,通过特定仪器才能听到。
那样多此一举的加戏出于什么?
董越说:“任何一个好故事、好电影,都要有极强的带入感。那要靠氛围和细节。”
他认为,“背景群演”站在那里只张合着口型,和具体、切实的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台词,会给主演以及当时的情景带来微妙的影响,一句话:“氛围、气场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个导演,他是在用头脑中的丰富想象力,去“倒逼”现场的细节、氛围和调动。
在“道”的层面拥抱“电影带来的麻烦”,在“术”的层面做到“人所不能”,这是董越带给年轻导演的启发。
曲线救己
能够在各种影展脱颖而出的,仍然是少数。如果没有重要的人物和平台为你背书,怎么办?
谢晋导演说:“年轻导演‘不要停下来’,要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要拍片子。”
眼下,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的一帮学生们,开始为明年的毕业作品做准备。
侯亮是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的中层主管,他的年薪在70万左右。为了实现导演梦,今年9月他拿出一笔钱,在北京电影学院报名进修。
“其实除了创作、技术方面的交流,同学之间经常谈起的一个话题是‘要不要用自己的钱去拍电影’,我一度觉得这是个伪命题,因为首先要看你自己有多少钱。”他说。
这些连“半部像样的短片作品”都没有的梦中人,先把担忧的目光投向了市场。
《猪太郎的夏天》20万的票房,《阿修罗》上映一天半撤档……这些事件,让侯亮和他的同学们非常警醒。
“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导演梦、演员梦,但是我觉得先让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生存下来,是第一要务。”侯亮说。
因此,在决定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之前,他和上级领导详细说明了情况,并承诺免费为公司拍两部广告片。
侯亮认为,那些辞职去学导演、表演的年轻人很傻、很天真。
“我觉得有本职工作,纯粹把做导演当成自己表达、创作出口的人,可能更容易成功。”侯亮说。
侯亮的心态和思维,属于偏冷静和客观的那种,他心怀导演梦,却把“做一个成功的导演”,当成买彩票那样对待。
孤注一掷
小炎原本是一家教育机构的英语培训师,月薪不高但很稳定。让人意外的是,这已经是她这两年里,第二次拿出“巨款”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
前年,她一、三、五上班教课,其它时间都在学习表演。在跑了很多个剧组,被打着“选角副导演”旗号的人骗了钱之后,她突然意识到“演员的被动是贯穿始终的”。
所以今年,她修正了方向,选择了进修导演。
“同学们笑称我是问道大师,我没有基础,很多常识都不懂,经常傻问。”
爱傻问的小炎并不傻,她对于自己完成导演梦的路径,有清醒的规划。“这么多代的导演,大家张口就能提起的女导演名字,就那么几个。我认为未来中国的电影市场,一定会鼓励有更多、更好的女导演出现。”她说。
小炎说她具备一些优势:比如她的语言功底好,会几种外语;她学过表演,跆拳道上段位;她能吃苦……
“现阶段就把导演设定成自己的职业追求,是有很大风险的。”侯亮说他为小炎的“孤注一掷”担心。
但是他们的同学李林却说“小炎很有机会成为一个导演”。他的话一向在同学们中有份量。因为他在进入导演系进修之前,已经从业多年,做过数部网大、网剧的执行制片人。
在他看来,衡量一个导演是否足够优秀,单纯地用创作的维度,早已落伍了。“十几、二十年前,导演似乎还是一个高大上的‘神圣’职业,如果现在哪个导演还这么定位自己,那他就是傻X,除非他做到李安、贾樟柯的份儿上。”
李林认为,衡量导演的标准至少还有两个:一个是“车间主任”,一个是“招商主任”。
前者指的是:在电影、电视剧的产业链条上,导演是连接四面八方的“车间主任”,他需要什么都懂,才能把片子顺利的拍下来。
后者指的是:导演在做到一定火候之后,他有撬动资本市场的能力。
李林和他的前同事们,在各个项目和大剧组里趟过深水,他对导演这个所谓有点特殊情怀的职业,看的稀松平常。
因此,他觉得对于一个想成为导演的年轻人来说,“多学、多看、多做”即是第一要务。
黑格尔说:“如果一个人知道,什么对于自己是最重要的,并始终清醒的践行着,那么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