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注意什么
前几天看到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感叹这些年国人阅读习惯的变迁。先看2009~2018年的数据:
数字阅读报告截图
同上 来自人民日报微博
最新的2021年的报告估计要到4月份才有,从2020年的阅读报告看:
《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多角度呈现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数字阅读产业的现状、特点以及趋势。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4.94亿,同比增长5.56%;数字阅读行业市场整体规模为351.6亿,增长率达21.8%。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达9.1本 纸质书阅读量减少2.6本
《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4.94亿,同比增长5.5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较去年增长5.5%。与此同时,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同比去年减少2.6本。
2020年用户平均单次电子阅读时长为79.3分钟,纸质阅读时长为63.2分钟,有声阅读时长为62.8分钟,17点至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
北京、杭州、成都、合肥、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厦门等获评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其实这几年类似抖音、各种视频的兴起,人们看视频的也多了,再加上听书的,纸质类阅读确实少了不少,甚至电子类的文字看的也不多了。
在我以为还是要坚持读书,读好书。有以下几点需要尤其注意:
第一,读好书。不要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读。一是这个时代书籍太普及了,各种书籍都有。说不夸张点的话是个人都可以出书。书籍的质量自然是良莠不齐。而每个人的时间又是有限的,不可能都读。所以我读书是有个区分,不要什么书都要读。
读好书,读经典书籍,读专业的书籍。比如看文学类书籍就可以多看看那些已经去世的作家的书籍,因为如果他们的书籍在去世后还能流传,还能看到,从某方面也说明了质量不会差。另外也可以参考口碑好的书籍,一些牛人、大佬推荐的书单等等。避免那些炒作起来的书籍。
叔本华说:善于读书的人, 决不滥读, 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少读坏书决不会嫌太少, 多读好书决不会嫌太多.坏书是伤害精神的毒物。
不读坏书, 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 因为人生短促, 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 一则因为第二次读时更能了解其所述的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 读者知道其末尾, 才能彻底理解其开端;二则因为读第二次时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 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不同, 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
好的书籍可以多次读,精读。而那些“通俗”的娱乐网络小说之类的,如果不是为了休闲,我是不建议去读的,浪费时间。
第二,带着目的/问题去读书。学是为了用。读书的最大意义是解决问题,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以致用。书籍只有发挥其价值才会有用,那么怎才是有用呢?可以是帮忙我们解决了心中的问题或疑惑;可以是给了我们某种启发;又或者是在我们情绪低落、迷茫之时给予指导,给了工作、生活放学。
比如带着某个问题去翻一些书籍,希望从书中找到答案,这也是最直接的。再有一种就是带着某种目的去读,读的初衷,可以朦胧,不需要过于细节。比如读某本专业书籍,只需要挑选相应的部分即可,完全没必要通读——有些专业书籍厚重,是谁读起来都头痛。再比如宽泛的,非具体问题的:读史可以明智。
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读史的益处,可以认识古人的言行,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南宋教育家吕东莱说过读史的方法:“看史须看一半便掩卷,料其后成败如何。其大要有六:择善、警戒、阃范、治体、议论、处事。”
第三,读书要思考。最好做适当的记录、读书笔记,或者心得体会。这都有助于思考。有人说自己了很多书,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收获,基本就是没有思考的缘故,读书浮在表面,走马观花,读后自然是过眼云烟。读书只有思考,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吸收书籍的营养。
《中庸》里有这么一句话概括的五个步骤就比较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读书时做旁白批注,可以勾画摘抄(要自己的书)等,都有助于思考。而读完一本书后做心得分享,也可以提高认知。
第四,读书的方式。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牛人、大佬读书非常多: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查理芒格几乎每天读书;俞敏洪说自己3个月读了60多本书,做了几万字的笔记,他在北大上学4年读了800本。亚洲首富孙正义生病3年期间读了3000本书......
为什么他们可以读这么多书?我们普通人如何做到?除了他们保持了足够高的读书兴趣外,又有什么诀窍呢?
在我以为一些读书习惯可能是主要原因。比如只要时间和场合允许,随时随地的看书;看前言和目录找自己需要的读,而不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读;想看某种书了可以立马拿到——一定的藏书,维持和保护了兴趣;通过读书,思考,于自身获得了益处,然后有更高的兴趣去读;设定读书目标,每天安排特定的时间去读......
再有就是读书的深浅程度、知识背景以及诸如工作、生活阅历导致的认知差别,读书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比如你读到某处和作者产生共鸣,或者已经知晓后面的大概内容,可能就快速过去了,也提高了阅读速度。
......
微信公号:日拱一卒读书2022 同步更新。
读书、育儿。欢迎关注,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