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艺术大学回国就业
每一年留学季,都能在各种社交平台看到诸如此类的问题:
图源:知乎
所以今天康石石想和大家聊聊,留学到底是“水”还是“赚”?到了2024,我们还应该选择出国留学吗?价值在哪?付出又是否值得?
01怎么算“水”,又怎么算“赚”?如果是从体验来看:
A同学中午十二点起来喝杯咖啡来个贝果,下午简单赶赶作业进度,然后和导师 meeting,完了把建议和灵感记下来后,看着天色尚早和朋友逛逛艺术馆,晚上吃完饭喝点小酒回家,临睡前看看明天课表,还是下午,不用定闹钟,本周末闲来无事,能和朋友去周边城市逛逛。
这算水吗,或许。
那B同学呢,夜里在studio里做项目做到凌晨两点,和同学顶着莫大的黑眼圈相视一笑,急匆匆回家洗完澡睡下前想起第二天还有一个校企合作项目的汇报,再肝一把到凌晨六点,睡前喝杯咖啡等着一小时后发挥效用直接起床去上课,课表填满生活,作业永无尽头。
这就是赚了吗,或许是。
但再仔细一想,以上两种状态有没有可能存在于同一所大学中,你别说,还真的很有可能。就像同为海外留学,有的人英语达到了无障碍交流,有的人归国还是没放下翻译笔,似乎在许多方面环境也不能决定一切,同学们的参与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水和赚全看个人?不是留学水而是你自己不努力?这也不是康石石想说的话,今天真正想和同学们谈的其实是,无论水还是赚,都是相对同学们的目的而言的。
图源:Pexels
如果A同学毕业后的计划就是考公考编,留学只是满足硕士岗位并获得应届生身份的机会,比起二战三战头悬梁锥刺股的考研,一趟留学对家庭而言负担并非太重,由此出国。
比之后续漫长几十年呆在工位的工作生涯,甚至出国还需要层层审批来说,这段留学体验是人生中难得的珍贵回忆,看了世界、接触了不同的文化、也享受了少年人难得的清闲。
北京定向选调岗位,至少3/4要求学生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背景
又比如B同学,如果毕业后遇到行业收缩,发现找工作没有最卷只有更卷,你拿出英国G5学历,对方掏出美国藤校背景,最后一回合更是项目的拼杀,无论谁拿下offer,失去的那方或许都会感慨一句“现在留学学历太水了”。
留学路上,更重要的其实是想明白自己的目的,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02当前的留学目的,开始逐渐趋于多样在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3-2024)》中有这么一列数据,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留学理念发生变化,大家开始去往世界各地留学。
比如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新西兰、白俄罗斯逐渐成为了留学热门国,去往留学的群体占比最高能有4w,而蒙古、泰国、老挝中,中国留学生更是占据了该国国际学生的绝大多数比例。
图源:《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3-2024)》
在豆瓣搜索为什么选择马来西亚留学时,会发现各式各样的群体,有的学生是因为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选择马来西亚留学,一来可以免雅思、免托福申请后读语言班,二来消费水平较低,一年生活费加学费7、8w能拿下,三来华人多、工作机会也多。
甚至不少人将其称之为新加坡平替,反正也有在新加坡工作规划马来西亚买房的群体,一步到位少走二十年弯路,近年来也越来越多人借助留学到马来西亚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图源:豆瓣
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也同样指出,对于更在意文凭与就业含金量的学生而言,大家还是倾向于传统的留学地区,如英国、美国、欧洲、澳洲、新加坡等。
面向这部分群体,康石石有些建议送给大家,如果想通过留学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需要跳出学生思维,从企业招聘的角度去看待自身的选择。
比如,企业要看的,从来不是你在学校上了多少课、熬了多少夜、做了多少作业。
前段时间康石石和一位公司合伙人聊了聊,问道一般公司会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进行招聘。对方说句很现实的话:性价比高的。简单来说就是听得懂需求,能满足岗位需求,为公司带来的收益,且薪资要价还没有那么高。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英国24应届生就业市场报告,在雇主满意度调查中会发现,雇主最青睐的大学分别是伯明翰、曼彻斯特、诺丁汉、利兹、布里斯托,英国G5没几所靠前的,牛剑更是十名开外:
图源:《The Graduate Market in 2024》
如果说这是因为牛剑、G5毕业生不够优秀,恐怕没什么说服力。
伯明翰、曼彻斯特、诺丁汉、利兹等院校之所以能如此靠前,虽然也有学校关注学生就业,相关讲座与机会扶持多外,学校课程也有很大关系,举个例子。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L同学在诺丁汉上学时学的是戏服设计,四年本科生涯中她们学习了各式各样的缝纫技巧,把缝纫机踩的吱吱作响,四年本科毕业后她们将进入剧院,负担起剧院中戏服磨损、戏服缝制的重任,这部分的岗位需求量大,不愁就业: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L同学 获 伦敦艺术大学 温布尔登 戏服 MA 伦敦艺术大学 温布尔登 木偶戏 MA offer
如果是往戏服设计方向发展,人才稀缺度可能就打了个折扣了,再兼之为高级戏服设计师,需要剧院高额聘请,不混到行业顶尖求职都困难重重。
所以同学们努力的方向,是打造个人价值与岗位之间的差价,并且选择与目的相符的就业方向,比如想回国就业,就要选国内与国际有较大差距的艺术类专业,把外面的东西学回国内,这是一种出路:
图源:csc.edu.cn
又比如想留在海外的,企业聘请后续还需要为同学们支付一笔工签费,所以掌握一门比同期生更优秀的技能或者是往人才稀少的领域去挤,就变得更为重要。
想学游戏的,去往南加大这样的学校,作为U.S.News游戏排行榜第一,不仅教学实力出色,学校附近更是坐落着迪士尼、索尼、梦工厂、暴雪等大厂,无论校企合作还是学生实习所能学到的东西,都远非其他院校毕业生可比。
图源:usnews.com
就连国内的游戏公司也会派员工去南加大学习,在这种优势下,文凭含金量很难降下来。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RW同学,实习回国给国内某大厂游戏开发工程师讲课
03最后“康老师,留学能提高求职竞争力吗”、“康老师,我感觉双非就业太难了,想留学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留学后你看我能有机会进大厂吗”、“康老师,留学能让我留在海外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康石石听了不止一次。
但留学只是同学们众多升学路径的其一选择,有的人选择保研、有的人选考研、还有那么部分群体,选择了留学。
留学所能发挥的功力,带来的提升,说到底还是限制在升学路径之中的,而回顾过去二十年的国人求学变迁史,会发现贬值的又何止是留学,就连国内的硕士、甚至博士也跟着走下了神坛。
它不是说硕士学历不好使了,也不是说博士学历无用,如果你还是一个本科生,就会感觉到在竞争力上当然会弱于前两者,而问题真正的出处是,和你竞争的人都有着与你相似的筹码,所以你的优势不再是优势,简言之,成了基本线的一道门槛。
不仅是对于留学能否逆天改命同学们需要存疑,对于读研、读博能否逆天改命同学们也需要保持谨慎。
比如澎湃新闻联合智联招聘,统计的数据显示,读研的同学毕业后更有可能拿到高薪工资,可具体到不同岗位中,或许研究生毕业所能拿到的工资难以赶超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
数据源:澎湃新闻
在当前发展缺口下,学历不如机遇,专业不如行业也不是什么秘密,985本硕土木工程毕业生甚至不能持平211计算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待遇,早四年毕业的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不是转金融就是做销售,但2022年遇上ChatGPT问世的那批学生,却被大厂争相聘请。
同学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比如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香港读硕性价比更高,又比如对于有移民需求的中年同学而言,加拿大或许是比美国更好的选择等等。
康石石东家-H·ART23届学员的港校offer(部分)
选对方向,努力才能事半功倍,而所谓的“水”和“赚”的争执,在结果面前都不过是学生时代的一场小小争辩。
如果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或考研、保研、申博、背景提升、作品集创作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康石石老师。